“现代郑和”

 ——董浩云

他有着传奇的一生。他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几十年间建立了一个拥有巨轮百余艘、载重量超过1100万吨的航运王国,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最大独立船东”。他是“华人经营国际客轮航线第一人”,“亚洲开拓集装箱航运的第一人”。

他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企业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郑和”的董浩云。

董浩云1912年9月28日生于上海闸北,原籍浙江定海,名兆荣,后改名浩云。自幼向往大海,16岁投身中国的航运事业,终生与之结下不解之缘。1927年10月,董浩云中学毕业后考入航运业训练班。1928年到天津航运公司当职员,后逐步升任为常务董事,在津的6年是董浩云积累经验的创业时期,为他日后成为世界船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他的航运事业正是从天津扬帆起航的。1938年初,在积累了丰富的航运经验后,他回到上海,自办中国航运信托公司,靠"勇于竞争,大胆创业"的精神,开创了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因而享有了"现代郑和"的美誉。他拥有各种船只149艘,总吨位达1100万吨,是世界"船王"奥纳西斯的近一倍;虽不及另一位世界“船王”包玉刚的环球集团多,但其船舶的种类之多、单船吨位之大、机械设备之新,均超过环球集团。

世界最大的邮轮“海上巨人”

著名的美国客轮“宪章”和“独立”轮,

董氏集团于1974年买入。

“宪章”和“独立”轮在80年代定期环行夏威夷各岛。

董浩云打造的“宇宙学府”

董浩云这位中国远洋航运先驱在中国航运领域中所作出的创新实践以及为中国航运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为之称颂赞扬。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位“船王”的生活,感受他不同的一面。

    董建成眼中慈爱的父

✦ 董浩云全家福,摄于1946年。

✦ 董建成与夫人

董浩云次子董建成对父亲的回忆按着时间顺序一一显现,就像一部戏剧分成一幕一幕一样:

第一幕,在我的幼年。由于父亲常年奔走世界各地,在家的日子很少,我与他接触机会不多。在我印象里父亲是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不过我注意到父亲对待来访的客人则十分亲切热情,有说有笑,好像换了一个人,这令年幼的我百思不解。

第二幕,在我的童年。我已悄悄长大,开始懂事,并且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饭。我记得父亲只要在香港总是尽量争取回家吃晚饭,因为他非常珍惜这个全家团聚的机会。若是他回家晚饭,我们大人小孩都会等他来后一起进食。妈妈怕我们肚饿,会先给我们吃些糕饼点心。在饭桌上父亲教导我们吃饭时不要多说话,少挑拣食物,吃多少饭盛多少饭,吃多少菜挟多少菜,不可浪费。吃毕放下碗筷时,要向大家说句:“慢用”,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另外,除非临睡上床,不准我们穿睡衣、着拖鞋。就是在这些生活细小处父亲逐步培养我们讲究礼仪、注重纪律的良好习惯。

第三幕,在我的青年。在我进入中学后长知识阶段,父亲开始向我讲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路,但他更坚信身教重于言传,处处以身作则。他关心我们的学业,但并不下达硬性指标,也不说考得好有奖,考不好受罚的话,培养我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离开家庭到国外求学,没有家长的督促,更没有家庭教师的辅导,也都能勤奋学习,取得良好成绩。父亲“竭尽所能”的庭训其实不仅对于学习而且包含了对于人生的全部内容,使我终生受用。

第四幕,在我参加工作、建立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也许父亲觉得我已经成熟,便与我讨论如何对待家庭、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国家等严肃问题,传授他十分丰富、极其宝贵的人生经验。我记得最牢的首先就是要热爱国家,“以做中国人为骄傲”;其次就是创业的意义不一定以赚钱作为目的,经营航运影响巨大,不仅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可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才智、能力,为国争光;此外要把教育培养人才作为要务,因为这是企业能否成功,国家能否富强的根本。父亲设立教育基金、创办“海上学府”都是完全不图个人回报的。父亲真正做到了先祖董仲舒的嘱咐:“正其谊(通‘义’字)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父亲投身航运事业,日理万机,仍然十分关爱我们,舐犊之情,溢于言表,我们能不感恩怀德?

董氏集团第一艘货柜轮“东方领导”轮于1971年由法国船厂建造,船抵纽约后董浩云开设招待会。

左一董浩云、左三船长庄培兴、右一次子董建成。

董浩云全家福。

前排左起:顾丽真、董浩云、董亦萍;

后排左起:董建成、赵洪娉、董建华、董小萍、

彭荫刚(女婿)、董建平、金乐琦(女婿)。

    与艺术结缘的船王

董浩云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浪漫气息和艺术趣味的人,朋友们都说,倘若董浩云不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航运事业,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文艺艺术家。董浩云从小喜欢音乐;早年是上海话剧团体“蚂蚁社”的一员;还学过京剧;成为“船王”之后,他又把兴趣投入到电影中,准备为他景仰的郑和拍一部史诗式的大型传记片。这部片子因故没有拍成,他就转而拍出了有关航运的系列文献纪录片,从策划、编剧、导演,亲力亲为,不仅为世界航运史留下了许多珍贵资料,还把枯燥的内容拍得十分生动。其中的《超级邮轮史诗》一片,以形象的电影语言表现了超级豪华邮轮“伊丽莎白皇后”号不平凡的经历,获得1974年第七届亚特兰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历史文献奖”,同年再获纽约电影节银牌奖。

20世纪30—40年代董浩云伉俪与上海蚁社“蚂蚁剧团”成员。

后排左三为董浩云、

前排第二行左二为顾丽真(董浩云夫人)。

董浩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诗词书画,更是到了酷爱的程度。他为人豁达,交游广阔,也与许多文艺界人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决非是拜金钱所赐,而是靠真情换得。1938年6月,董浩云乘“盛京”号轮船从天津前往上海,国画大师张大千同船从北平逃难去上海,两人相遇并由此结识,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两人心心相印,成为挚友。在董浩云的“东方嘉华”号轮上,曾挂有一幅张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峨嵋金顶”,尺幅巨大,与磅礴大气的“东方嘉华”轮相得益彰。船上另外还挂了一幅毕加索的“蚱蜢”,一中一西两位大师的手笔各有千秋,交相辉映。

张大千1969年绘制赠予董浩云的“峨嵋金顶”,

宽5.5米,高2.2米,曾陈列于“东方嘉华”轮,

现悬挂董氏集团香港办事处董事会议室。

“香岛小筑”为董氏1950年代在香港购入的别墅,

他曾在此多次接待各国好友及政要。

图中匾额为书画家溥儒所题。

1958年溥儒曾在日本东京目黑区的董浩云寓所小住。

图中条屏乃溥儒赠予董氏四幅中的首尾二幅。

天性快乐的董浩云把新船的下水典礼和命名仪式都安排的情趣盎然:在法国为一艘集装箱运输船命名,他邀请300多名嘉宾,由海军仪仗队吹奏苏格兰风笛进行队操表演,在典礼后的宴会上,董浩云带头跳起了康茄舞;在原西德的一次“巴西宏愿”号命名典礼上,尽管海上风急浪大,乐手们仍然在甲板上精心演奏,优美的乐曲随风浪飘扬;另一次在汉堡著名的啤酒店里举行的典礼上,庆典成了狂欢,出席晚会的嘉宾们兴高采烈地齐声欢唱……每当这个时候,热爱摄影的董浩云最忙,他往往拿着相机亲自选择角度为嘉宾们摄影,以后又把印出来的照片寄给他们留念。凡参加过董浩云安排的庆典活动的人们都难以忘怀董浩云那欢乐的性情。

1971年10月23日“东方凤凰”轮下水礼酒会。

左起张公权夫人、史宾沙夫人、

万国宝通银行高级副总裁凯塞夫人、嘉宾及张公权。

   “终究要回家”

董浩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存的日记自1948年起直至1982年他七十岁,迎接摩纳哥王储雷尼尔三世、王妃格丽丝伉俪时,因心脏病突发离世时为止。女儿金董建平在父亲离世后十年多,才阅读父亲的日记,她说:“很长的时间,我不敢翻阅他的文章,我曾经是如此地接近他,我怕会受不了。当我阅读时,我不禁哭了。阅读他的日记令我非常激动,我知道了很多以往不太明白的事。他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严父。”《董浩云日记》出版了,上中下三册,加上附册,厚厚千页,承载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一段历程。

董浩云素有写日记的习惯,图为董氏曾用的“新生日记”。

存世的日记自1948年至1982年。

摄于1953年4月15日“克利夫兰总统”号船上

由香港赴东京途中,董氏(左二)曾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同船者计有吴蕴齐先生(右一)、黄振东兄(左一)......又有史咏赓......及蔡声白兄(右二)。”

当中国人说“国家”的时候,总把“家”和“国”紧扣相提,这两项至大和至小的元素本就密不可分,个中意念,其实在董氏家族的拓展繁衍过程里最能获得彰显,董浩云先生在时代的动荡中成就了家族伟业,然后把家族心力贯注于贡献故国,为家为国,国事家事,在现代洋船的背后,有着古典帆船的侧影,如一位目光远大的船长,这位成功的企业家用实际行动示范了什么叫做“心系家国”。

董浩云一生以郑和为榜样。

东方海外货柜航业有限公司1978年的年报

也选取了郑和下西洋宝船作封面。

《董浩云日记》最后一则写于1982年4月13日,星期二,最后一行是,“忙了半天,为准备工作与欢宴程序。搭地下铁返家。”两天后,董先生在家里突感心脏不适,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这句“搭地下铁返家”仿佛冥冥中注定一个人的半世纪日记戛然而止于这么一句寻常话语之上,落叶归根,任风云色变,临近生命路途的终点站,就是需要回到家里,回到家里这才是真正归程。一个以家为中心的男人,船行千里,走得再远,最终要做的事情毕竟是以最朴实的姿势回家。

1982年4月2日在香港理工学院举行“海上巨人”技术研讨会,

图为董浩云在会上发言。

左二董氏集团工程师黄次法、左三钟士元爵士。

1982年4月15日董浩云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0岁。

此为大殓时由摩纳哥元首与社会贤达扶灵照片。

2003年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正式开幕,由一幢两层高、有90年历史的学生宿舍改建,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它展出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海上船队、到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的船运历史,并延续到我国行业巨子、世界船王董浩云的生平,以及他白手兴家事业的开创始末。一些珍贵的文史资料,见证了董浩云先生为航运事业奋斗,不惧惊涛骇浪,努力不懈,终于成为海上的巨人。他的奋斗与成功也是中国现代航运史发展的缩影和写照。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开幕日(2003年1月18日)

董氏家族在董浩云铜像前合照。

左起董立新、金乐琦、董建成夫妇、董亦萍、

董建平、董建华夫人、董小萍、董建华、彭荫刚。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组图)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书目推荐:

《中国现代航运先驱 董浩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推荐:

中国知网数据库

使用方法:杨浦区图书馆-二楼参考咨询-咨询工作人员使用

【申报全文数据库】

使用方法:杨浦区图书馆-二楼参考咨询-咨询工作人员使用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

公众号ID:ypqlib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及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促进科学普及,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 或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知识产权、肖像权、名誉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 系,我们会及时予以删除。